很多妈妈都因家里玩具变得越来越多,孩子摆的到处都是,每天都收拾不完而发愁。
家长们表示,在打扫卫生的时候,都曾从床底下或沙发底下发现孩子的拼图、积木、小车、小玩偶等玩具。
中年人的崩溃,可能只需听孩子说一句:我的玩具又找不到了。
其实孩子到了2岁左右,就培养自主收纳的习惯了。这仅有利于屋子的整洁,对孩子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则新闻说,有一家人准备要出国旅游,结果临行前两天,因孩子拿着家人证件到处乱放,出门当天证件找不到了,结果行程耽搁。
孩子肯定是免不了要被一顿教训,但是透过事件我们看到,不能怪孩子在平时没有养成收纳的好习惯,而是父母本身可能忽视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另外高考刚刚过去,又有一些迷迷糊糊的考生忘记带准考证,他们可能在小的时候就没有养成物品归纳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收纳习惯
首先,家长需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收纳容器。
比如我们给孩子收纳玩具使用了一个特别大个的塑料箱子,孩子的玩具,只要扔在里面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井井有条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样孩子自然养不成分类收纳的好习惯,或者我们给孩子收纳的容器特别的不好操作。
又比如有些箱子或者是有些抽屉并不是那么容易打开,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那孩子就会把玩具乱扔在他认为方便的地方。
其次,想让孩子养成收纳物品的好习惯,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如何建立收纳认知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除了要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整齐井井有条外,对于孩子散落在外面的玩具,我们不要过多的干预代劳,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收纳。
并且对整洁的环境和孩子的收纳行为加以表扬和夸赞,让孩子认识到:嗯,这是好的行为,这是好的环境。
首先,给孩子定制一系列关于养成收纳习惯的规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不知道整洁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告诉孩子,什么是整洁,什么是井井有条,怎么样才叫做收纳。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孩子真正的养成收纳分类的好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玩送玩具回家,玩具盒子对对碰,等帮助孩子分类的游戏。
最后,我们想强调一下,整理习惯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孩子整理物品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整理活动中,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制定规则。
这样通过学习独立地处理物品,孩子在自主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细心和耐心,而且促进了责任感的提高。
在老师到家陪育的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小朋友给玩具按种类收纳,做老师得力的小帮手。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收纳的好习惯,我们以下再给出几项具体建议:
1、父母要做好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整理物品来说也是如此,父母要先把家里的物品收拾得整整齐齐,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再去要求孩子也这样做。
2、固定孩子物品摆放的位置
可以在家里的某个小角落里,用孩子喜欢的颜色精心给他布置出一片“小天地”。里面可以放一些孩子的读物、玩具以及一些儿童画,让孩子喜欢以及爱惜自己的“小天地”。
3、培养孩子收拾物品的习惯
作为父母,发现孩子乱塞、乱丢东西,就要立即督促他们摆放收拾好。有时候,孩子因乱塞乱丢而找不到自己的东西,父母可以先不帮孩子寻找,让孩子感受一下不按顺序摆放物品的后果,然后再帮助他一起整理。
有研究表明,善于收纳的孩子,自律性更好,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办事更加严谨和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