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明星的孩子乖巧有礼貌,人家是这样培养的

创建时间: 9/9/2020, 2:53:46 PM 浏览量: 1548

近些年明星带娃上节目越来越频繁,星二代孩子的成长讯息经常出现在热搜榜上,星二代宝宝们一个比一个乖巧有礼貌,更是俘获了千千万妈妈粉的心,我们有娃的家长难免发起疑问:为什么明星家的孩子那么乖巧有礼貌,我家的娃简直闹翻天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怎样培养出乖巧又有礼貌的宝宝!


如今,养娃变得越来越精细,除了孩子的吃饭穿衣,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情商和行为培养。


更具象的表达,就是孩子待人接物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是不是恰当得体。


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呢?对于3岁前的宝宝来说就是教会孩子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中有礼貌,懂礼仪。


培养宝宝的礼仪意识,并不是让宝宝像小雕塑一样,做着刻板的动作,在小小的年龄显得老气横秋。


而是让宝宝学会分辨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家长要告知孩子不是所有时间和所有地方都可以随意玩耍,并解释给孩子原因,例如:在正常的户外运动时可以大跑大跳,但在屋子里就不可以这样,尤其是在晚上的时间,因为这样会打扰到邻居。


有了一定的礼仪意识,宝宝的成长道路会更为顺畅,拥有更多的小伙伴,也会受到更多的正向鼓励。


打个比方:1岁的宝宝已经有了明显的情绪意识,当他们在日常活动时礼貌的与人说话,乐于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周围的叔叔阿姨一定会进行夸赞,这种夸赞对宝宝来说是无形中的积极引导,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加强他的自我肯定,从而做得更好。


寒冷的季节终于结束了,疫情也逐渐平稳了,小区里活动的小朋友渐渐的多了起来。


许多两三岁的宝宝开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在小区里晒太阳,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有些宝宝可以愉快地分享玩具给小伙伴,而有的宝宝不仅不准别人碰自己的玩具,还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假如您是带着宝宝新加入的爸爸妈妈,更希望宝宝和哪一种小伙伴玩呢?


是不是想让宝宝和乐于分享的孩子玩?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分享玩具给其他人呢?


如何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三岁以前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礼仪的关键期好习惯对于宝宝来说是未来成功的轨道,是一生的财富。良好习惯应该和教育一样,要从宝宝抓起。


3岁前宝宝的模仿能力最强。宝宝在模仿阶段,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正向引导,时间久了不良的习惯和礼仪意识都很难再打破。所以处于这个时期的宝宝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和行为!


3岁左右可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切忌长篇大论的讲道理,通过自身展示逐步引导才是最可取的教育方式。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孩子贪玩又难以自觉在饭前洗手怎么办?


爸爸妈妈首先要给孩子做出表率,可以刻意的在吃饭前对孩子说我们洗完手就可以吃饭了,并邀请孩子一起去洗手。


这个过程是让孩子体会到饭前洗手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并乐意接受邀请。


怎样给孩子的不良行为纠错


宝宝作为个体,即便存在不良的习惯也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不要过度自责,只要我们合理科学地干预,一定可以帮助宝宝纠正不良习惯。这里我有一些小小的对策提供给爸爸妈妈们参考。


  • 仔细观察,查找真实原因

    当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出不懂礼貌的举动或者坏习惯时,要先悄悄观察。


    这种行为来自哪里呢?是爸爸妈妈?还是其他人的影响?当然,也可能是宝宝自身的情绪出了问题。


    找出真实原因,有助于爸爸妈妈快速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 适时表扬,循序渐进


    改变坏习惯对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个舒适的过程。所以爸爸妈妈要看得到宝宝的努力。


    当宝宝出现正向苗头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进行表扬,让宝宝意识到这样做是对的。

    一次两次的纠正和表扬肯不能完全改正宝宝的不良习惯。那要怎么办呢?


    孩子的记忆是通过重复来形成思维定势的,这就需要家长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坚持不懈地纠正,表扬,纠正,表扬。最终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 坚持原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引导过程中家长态度要亲和有耐心,更重要的前提是底线明确和坚持原则。尤其不能因宝宝的哭闹随意打破原则。


    明确给宝宝说明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代表他没有做错。哭闹过后,依然要坚持引导宝宝分辨事情对错,并对他的行为作出一定的惩罚。


  • 禁止通过暴力解决问题

    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当宝宝犯错误时,爸爸妈妈的情绪难免激动,火冒三丈,举起手来就想朝着孩子的小屁股打过去。


    有研究表明,90%的成年人对童年父母打骂的印象深刻,并且一段时间内对其父母有抗拒感,更有甚者在日常生活中以暴力为首选方式来解决问题。


    所以,家长们面对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严肃且平和的态度跟孩子沟通。


总而言之,习惯是我们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行为和举止,而且难以打破。


好习惯就是在某段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当前很多教育机构推出的网课层出不穷,例如学而思、火花思维、斑马英语、小步在家早教等。


但孩子对于单纯的知识灌输接受程度不一,而对于手工、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帮助锻炼创作能力,或者是有陪伴需求的孩子来说,网课并不能做到有效补充。


而对于选择传统早教机构的家长来说,有些会选择线下课程,机构教育理念不一,蒙特梭利,智能多元等。机构有:金宝贝、美吉姆、积木宝贝、茂楷等。在机构内1节课会有多至10名左右的小朋友一起上课,老师的精力相对有限。


去传统机构早教,家长一般来回接送孩子孩子到机构至少要花1个小时以上,早教上课时间只有不到1小时,每次一般也只进行一项活动。


北京照应科技有限公司用心打造了 “一起带娃服务平台”。我们帮助有陪育需求的家长可通过平台发现有陪育能力的老师,定制个性化上门到家陪育或家庭托育服务。


一起带娃,微信服务号(yiqidaiwfuwu)。一起带娃首页:www.yiqidaiwa.com


照应科技的愿景是让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有更多选择,孩子享受个性化服务,老师获得回报与认可。


照应科技旗下的一起带娃服务平台,秉承双向选择的平等原则,家长可发现附近心仪的带娃老师。平台严选老师的资质与能力,携手三方背调机构确保安全放心。可协商定制服务与费用,细致观察孩子状态与表现,定时用心反馈。家长时间更灵活,家庭环境使孩子更放松、获得更多关注,建立情感连接。


一起带娃平台陪育沟通流程有以下几步:


1、老师制定陪育计划


老师根据家长对孩子特点介绍,结合家长的成长期望,定制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2、家长确认陪育计划


在上门陪育前,老师在沟通群中将当日计划同步给家长。一起带娃平台确认计划的专业及合理性,同时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


3、提前沟通准备细节


教学计划审核通过后,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计划,与家长提前沟通到家的注意事项、教学细节,包括家庭环境需要做哪些调整,孩子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4、开展试课家长评估


在试课过程中,家长可当面观察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孩子的反应、收获等,评估是否长期合作。


5、老师完成陪育总结


来师依据教学计划陪育结束后,每次都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一起带娃平台反馈当日陪育记录。


一起带娃平台将通过教学记录,确认老师的服务专业度与质量。家长可邀请全家人⼀起共同见证孩子的每⼀步成长,不断完善家庭育儿理念。


6、定期进行陪育反馈


通过老师和家长定期沟通,将家长教学期望与实际孩子成长做对比,在后续陪育中定制更加符合家庭需要和孩子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


如果您是家里有娃需要上门陪育的家长,或是有能力的专业老师,都可以加一起带娃服务平台的“带娃小帮手”微信。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D座7层
17601000360
版权所有:北京照应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0876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