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断产生挫败感,原因和调节方法在这里

创建时间: 9/9/2020, 3:36:44 PM 浏览量: 1393

说起两三岁宝宝的情绪变化,那真是像坐上了过山车,可谓是“跌宕起伏”,常常前一秒是小天使,后一秒又变成小恶魔。


不少爸爸妈妈无奈表示:自己亲生的娃,什么样我都要爱。


不过,家长要任由孩子发泄不稳定的情绪吗?


爸爸妈妈不要过于担心,情绪波动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也在慢慢感受自身情绪的变化,并摸索如何控制冲动。


两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萌生自我意识,他会更加了解自己,开始变得独立,想要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做事情。


比如:孩子想要把重重的玩具挪到其他房间,自己非常吃力的搬运,大人伸手帮忙,宝宝却表现的非常不高兴,或者直接大哭出来。


这时候您可不要觉得宝宝不听话哦!这是宝宝独立意识的表现,不恰当的干预会让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失控。


相反,作为爸爸妈妈更要及时鼓励:你太棒了,自己搬运了这么重的玩具,真厉害!这样,因受到鼓励和独自完成的成就感,宝宝的情绪高涨,表现就更加“天使”。


随着宝宝长大,三岁开始逐渐产生恐惧、尴尬、嫉妒、羞耻、同情等情绪,并且出现新的情绪挑战:挫败感


宝宝会因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感到挫败、沮丧;可能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尿裤子而感到尴尬;也可能对爸爸妈妈夸赞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感到嫉妒。


虽然这些都是宝宝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不代表家长不需要干预。那么,想要正确的干预,首先需要清楚影响宝宝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


  • 带养人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


宝宝感知情绪的能力非常强,可以捕捉到身边大人的情绪和态度,以此模仿。


3岁以内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每天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大人们每天轻松愉悦的情绪和氛围,宝宝也会感到愉快。


反之,如果爸爸妈妈特别焦虑,情绪波动非常大,宝宝耳濡目染也会慢慢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或者忧郁内敛、难以表达。


  • 宝宝社交互动过程带来的情绪变化


两三岁的宝宝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有了固定的小伙伴,会产生更丰富的情绪。


小朋友玩游戏非常喜欢比赛,胜利的宝宝情绪就会非常满足,表现出开心和喜悦,家长可以在宝宝感到满足时鼓励他,但也要提醒宝宝安抚失败的小朋友的情绪,教会孩子帮助别人排解心情。


如果宝宝在游戏中不能占上风,显露出沮丧的情绪时,家长可以用平和的语气进行安抚:你玩这个游戏很棒了,这个游戏这么好玩,即使输了也没关系,相信你下一局也可以取得胜利。


  • 不同血液质的宝宝情绪的出口是不同的


心理学上把孩子分为4种不同的性格类型。


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这类宝宝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


多血质宝宝,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但情绪多变。


黏液质宝宝属于安静型,情绪可能不会显露过于明显。


抑欲质的宝宝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但容易行为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恐惧等。


一般情况下,宝宝会具备以上任何一种或多种性格特质,会突出表现其中的某一项特征。面对不同血液质的宝宝,爸爸妈妈也可以结合宝宝特点进行情绪引导。


虽然,每个人都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在宝宝性格养成之前,过多的消极情绪,可能不利于性格塑造,成为进行人际交往的阻碍。


除此之外,坏情绪过多也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成为主导时,人的免疫力会降低。细心的家长也会发现,宝宝生病时的情绪也更容易不稳定,会出现毫无理由的哭闹或者情绪低落。


接触过一个好胜心非常强的宝宝,每次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会痛哭流涕,折腾不休。起初爸爸妈妈还认为孩子有好胜意识是好事。


慢慢发现,宝宝只要在游戏中不能占上风,情绪就非常沮丧,甚至哭到嗓子发炎,渐渐的其他小朋友也不喜欢跟他玩了。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沮丧情绪导致的社交问题,爸爸妈妈没有用正向方法引导宝宝面对并克服,导致最终的苦恼。


面对宝宝的情绪小宇宙爆发,很多妈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怎样应对呢?


想要解决这个状况,我们的维度不能过于单一。只考虑宝宝自身如何改变,或者仅仅是爸爸妈妈做出行为改变,一定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解决宝宝的情绪困境。


解决宝宝情绪困境的维度


  • 接受宝宝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也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家长们要接受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让孩子流露真情实感。


尽量少的对孩子发出“不准哭”、“不准闹”、“不准发脾气”的指令。


孩子哭闹难以自拔时,可以先温柔的拥抱宝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安慰和安全感,有利于情绪的平复。

  • 引导宝宝自我调节


宝宝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技能,家长要做的就是尝试为他建立一些自我调节模型。


例如:如何在不沮丧的情况下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坦然接受结果。


首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爸爸妈妈可以用夸张的语气给宝宝鼓励:哇,爸爸妈妈都不会的事情你都敢于尝试,真厉害!


然后,给宝宝自我调节的时间和空间。爸爸妈妈可以适当的离开或者默默陪在宝宝身边,让孩子的情绪可以慢慢的疏解。

  • 教宝宝用语言表达情感和困境


孩子的情绪爆发往往是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心理想法,爸爸妈妈平时要教宝宝如何用语言表达心理感受。


刚开始说话的宝宝,家长可以教孩子用简单的字、词表达想法,比如:用“不”表示拒绝、不想要,用“我要”表示想玩什么或者想吃什么,用“臭臭”表示想大小便等等。


对于大一点,可以正常交流的宝宝,教导孩子说出情绪的因果关系,比如:小朋友回家了,我还想和他玩,我很难过。

  • 不因孩子哭闹而轻易打破原则


对于心软的家长来说,宝宝的眼泪就是最强的武器。


宝宝看到玩具就想买,被拒绝后就大哭不止甚至满地打滚,很多时候一心软就忍不住给孩子买了玩具,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孩子都会用哭闹来得到想要的东西。


宝宝打了别的小朋友,被指责一两句后痛哭流涕,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家长也会因为心疼孩子,放弃教育。


出现类似以上的情景,爸爸妈妈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原则,让孩子明白哭闹不能解决问题,可以用哭泣来发泄情绪,但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总而言之,三岁前是孩子良好情绪养成的黄金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的情绪问题。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建立良好性格。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上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面对孩子的情绪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碎碎念。


但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管控情绪的方法要善于观察总结,因人而异。积极引导宝宝,让宝宝做情绪的小主人!


当前很多教育机构推出的网课层出不穷,例如学而思、火花思维、斑马英语、小步在家早教等。


但孩子对于单纯的知识灌输接受程度不一,而对于手工、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帮助锻炼创作能力,或者是有陪伴需求的孩子来说,网课并不能做到有效补充。


而对于选择传统早教机构的家长来说,有些会选择线下课程,机构教育理念不一,蒙特梭利,智能多元等。机构有:金宝贝、美吉姆、积木宝贝、茂楷等。在机构内1节课会有多至10名左右的小朋友一起上课,老师的精力相对有限。


去传统机构早教,家长一般来回接送孩子孩子到机构至少要花1个小时以上,早教上课时间只有不到1小时,每次一般也只进行一项活动。


北京照应科技有限公司用心打造了 “一起带娃服务平台”。我们帮助有陪育需求的家长可通过平台发现有陪育能力的老师,定制个性化上门到家陪育或家庭托育服务。


一起带娃,微信服务号(yiqidaiwfuwu)。一起带娃首页:www.yiqidaiwa.com


照应科技的愿景是让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有更多选择,孩子享受个性化服务,老师获得回报与认可。


照应科技旗下的一起带娃服务平台,秉承双向选择的平等原则,家长可发现附近心仪的带娃老师。平台严选老师的资质与能力,携手三方背调机构确保安全放心。可协商定制服务与费用,细致观察孩子状态与表现,定时用心反馈。家长时间更灵活,家庭环境使孩子更放松、获得更多关注,建立情感连接。


一起带娃平台陪育沟通流程有以下几步:


1、老师制定陪育计划


老师根据家长对孩子特点介绍,结合家长的成长期望,定制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2、家长确认陪育计划


在上门陪育前,老师在沟通群中将当日计划同步给家长。一起带娃平台确认计划的专业及合理性,同时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


3、提前沟通准备细节


教学计划审核通过后,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计划,与家长提前沟通到家的注意事项、教学细节,包括家庭环境需要做哪些调整,孩子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4、开展试课家长评估


在试课过程中,家长可当面观察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孩子的反应、收获等,评估是否长期合作。


5、老师完成陪育总结


来师依据教学计划陪育结束后,每次都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一起带娃平台反馈当日陪育记录。


一起带娃平台将通过教学记录,确认老师的服务专业度与质量。家长可邀请全家人⼀起共同见证孩子的每⼀步成长,不断完善家庭育儿理念。


6、定期进行陪育反馈


通过老师和家长定期沟通,将家长教学期望与实际孩子成长做对比,在后续陪育中定制更加符合家庭需要和孩子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


如果您是家里有娃需要上门陪育的家长,或是有能力的专业老师,都可以加一起带娃服务平台的“带娃小帮手”微信。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D座7层
17601000360
版权所有:北京照应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0876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037号